离心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及选用
【本节重点】 | |||
(1)离心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; (2)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及主要影响因素;离心泵的工作点; (3)离心泵的选用、安装、操作和调节。 |
|||
【本节难点】 | |||
离心泵的理论压头推导。 | |||
1 离心泵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| |||
离心泵结构简单,操作容易,流量易于调节,且能适用于多种特殊性质物料,因此在工业生产中普遍被采用。 (1)离心泵的构造①叶轮:作用是将能量传给液体。按有无盖板分为开式、闭式和半开式; ②泵壳:作用是收集被叶轮抛出的液体,并将部分动能转换成压强能; ③泵轴:作用是将电机的输出功传给叶轮。 ![]() ![]() (2)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①叶轮被泵轴带动旋转,对位于叶片间的流体做功,流体受离心力的作用,由叶轮中心被抛向外围; ②泵壳汇集从各叶片间被抛出的液体,这些液体在壳内顺着蜗壳形通道逐渐扩大的方向流动,使流体的部分动能转化为压强能,以减小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; ③叶轮高速旋转,迫使叶轮中心的液体以很高的速度被抛开,从而在叶轮中心形成低压,低位槽中的液体因此被源源不断地吸上。 ![]() “气缚现象”:如果离心泵在启动前壳内充满的是气体,则启动后叶轮中心气体被抛时不能在该处形成足够大的真空度,这样槽内液体便不能被吸上。这一现象称为气缚。为防止气缚现象的发生,离心泵启动前要用外来的液体将泵壳内空间灌满。这一步操作称为灌泵。为防止灌入泵壳内的液体因重力流入低位槽内,在泵吸入管路的入口处装有止逆阀(底阀);如果泵的位置低于槽内液面,则启动时无需灌泵。 ④泵内液体能量转换效率高叶轮外周安装导轮,使。导轮是位于叶轮外周的固定的带叶片的环。这此叶片的弯曲方向与叶轮叶片的弯曲方向相反,其弯曲角度正好与液体从叶轮流出的方向相适应,引导液体在泵壳通道内平稳地改变方向,使能量损耗小,动压能转换为静压能的效率高。 ⑤后盖板上的平衡孔消除轴向推力。离开叶轮周边的液体压力已经较高,有一部分会渗到叶轮后盖板后侧,而叶轮前侧液体入口处为低压,因而产生了将叶轮推向泵入口一侧的轴向推力。这容易引起叶轮与泵壳接触处的磨损,严重时还会产生振动。平衡孔使一部分高压液体泄露到低压区,减轻叶轮前后的压力差。但由此也会此起泵效率的降低。 |
|||
2 离心泵的理论压头 | |||
(1)离心泵的理论压头 离心泵理论压头为HT: |
|||
3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|
|
||
(1)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(3)离心泵特性的影响因素 |
|||
|
|||
【例2-1】右图为测定离心泵特性曲线的实验装置,实验中已测出如下一组数据:泵进口处真空表读数p1=2.67×104Pa(真空度),泵出口处压力表读数p2=2.55×105Pa(表压),泵的流量qV=12.5×10-3m3/s,功率表测得轴功率为6.2kW, |
|||
4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 |
|
||
在泵叶轮转速一定时,一台泵在具体操作条件下所提供的液体流量和压头可用qV-H曲线上的一点来表示。至于这一点的具体位置,应视泵前后的管路情况而定,讨论泵的工作情况,不应脱离管路的具体情况。 | |||
(1)离心泵的工作点 | |||
(3)离心泵的组合操作 |
|||
5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|
|
||
离心泵的安装高度是指被输送液体液面到离心泵入口处的垂直距离,即右图中的Hg。 |
|||
|
|||
【例2-2】如图所示,用离心泵将循环冷却水由水池送入一敞口水槽,水槽水面比水池水面高52m,要求的流量为90m3/h,输送管路规格Φ159×4.5mm,管路总阻力损失为14m(包括所有局部阻力损失),水的密度ρ=1000kg/m3。现有一台IS100-65-250型离心泵,在高效区其扬程与流量的关系可近似地用直线:He=124.5-0.392qV表示(式中qV的单位:m3/h),必须汽蚀余量(NPSH)r=3.8m。![]() (1)管路需要的外加能量(J/N)? (2)该泵是否满足要求? (3)工作点泵的轴功率(效率η=72%)Pa(W)? (4)夏季水池水温高35℃(pv=5.6 kPa),若离心泵的吸入管段流动阻力与平均流速的关系为 ![]() 解:(1)管路中单位重量流体需要的外加能量: | |||
6离心泵的类型与选用 |
|
||
(1)离心泵的类型: |
|||
此外,按吸入方式可分为单吸泵、双吸泵;按叶轮个数可分为单级泵;多级泵等。 (2)离心泵的选用 ①根据被输送液体的性质确定泵的类型; ②根据生产任务定流量,所需压头由管路的特性方程定; ③根据所需流量和压头确定泵的型号: -查性能表或特性曲线,要求流量和压头与管路所需相适应(或稍大一点); -若几个型号都满足,应选一个在操作条件下效率高的。 |